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北京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北京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

发布时间:2022年01月07日 06:31 来源:新浪 编辑:竹隐  阅读量:8783  
导读:北京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新京报快讯十四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增长100万人,2025年将达到500万人,北京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最近几年来,北京陆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已...

北京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北京将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北京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

新京报快讯十四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将增长100万人,2025年将达到500万人,北京将进入中度人口老龄化时期最近几年来,北京陆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已试点单位和个人同比例分担,预计先从城镇职工启动

截至2021年8月,全市经评估的重度失能老年人约14万,比上一年增加近一倍,长期护理是失能老年人及家庭最突出的痛点和难点问题最近几年来,北京陆续推行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行长期护理保险

2020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范围扩大,石景山区被定为北京市的扩大试点区,开展全要素,全流程,全方位的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截至2021年9月底,长期护理保险扩大试点已有42.19万人参保缴费,3035人享受待遇

试点工作已探索出一套可行模式在参保缴费上,参保人员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筹资标准均为180元/人/年,城镇职工由单位和个人同比例分担,其中单位缴费部分由职工基本医保统筹基金划转,个人缴费部分从其基本医保个人账户代扣代缴,城乡居民由财政和个人同比例分担在待遇保障上,将符合条件的护理院,护理站,养老院和社区养老驿站等机构纳入长期护理保险定点护理服务机构,分为机构护理,机构上门护理和居家护理三种服务方式失能人员每月提供人均3000元的护理服务

2021年11月发布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已明确提到,北京将适时在全市推行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具体来看,措施包括建立失能评估,护理需求认定和护理服务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开展兜底性长期照护服务保障行动计划工程,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的长期照护服务需求探索将商业性长期护理险作为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的有效补充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

去年11月,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对《关于加快全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工作情况报告》开展专题询问时曾透露,从长远看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都应该纳入参保范围,从具体实施看,计划2022年先从城镇职工启动,条件成熟后,再将城乡居民纳入参保范围。

委员建议:要利用商保公司经办经验,信息技术优势

今年北京两会,市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王辉提交建议,要为在全市范围内实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前做好准备。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种保险制度,谁能参加,缴费多少,是否能稳定筹资运行等基本问题受到人们关注。。

由于长期护理保险作为一项全新的社会制度,涉及了实施流程的多方面内容,因此,长期护理保险的实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王辉表示,目前长期护理保险的建立与实施仍面临八大核心问题,如保障对象与保障范围,费率测算和筹资额度,补偿方式和结算支付,鉴定标准和失能评定,待遇享受和风险控制,服务提供和利用,系统运行与管理,服务培训和能力提升

王辉建议,要发挥商业保险公司专业化,市场化的优势,积极稳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实施,利用具有代表性的商保公司经办经验,信息技术之长,为政府所用。在试点中,各地探索长期护理保险作为独立险种进行筹资,从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人群起步,筹资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出,并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向长期护理机构购买专业服务。经评估失能等级后,参保人可享受相应的服务。在一些试点城市,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失能老人每月可享有1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专业护理服务,既减轻了家庭负担,老人生活质量也得到明显提高。还有一些试点地区,因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长期护理服务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很多长期占据医院床位的失能老人转至护理机构,使医疗资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

其次,要为在北京市全市范围内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提前做好准备,提早布局安排,摸清全市相关底数,如老龄人口结构,分布,医疗护理机构,养老机构等采用积极稳妥的方式推进,选取成熟群体逐步推进,如职工群体,中老年人群体等

同时,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探索创新王辉建议,可以应用创新技术手段,依托移动智能系统,强化护理服务过程管控,在创新服务理念方面,则可以积极引入健康管理丰富护理内涵,在开发健康和慢病管理服务平台上,可以为参保人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健康和慢病管理服务,依托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手段,升级健康管理系统,为参保人及护理服务机构提供就医指导,疾病预防,健康促进,政策咨询,远程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而在开展心理疏导服务方面,可以对失能人员,失能人员家属,医护人员,护理人员和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心理测评和心理疏导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