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叶,我国的地方戏曲已相当兴盛世殊时异,水磨腔已难合观众口味,昆曲日渐式微,花部却整冠端带,大步登台,轩然在时代的九龙口亮相 中药材种类繁多,许多药名颇富意趣历代文人常常拿药名做文章,虽有些游戏意味,仍不失为中医药与文学紧密结合的体现此类戏笔或许启发了医家,促使他们探索传扬医药知识的新方式宋代已有《医方药性赋》等文学性较高的作品,清代朱东樵《本草诗笺》载药性诗七百八十多首此外,清代民间还有大量与药性相关的歌谣俚曲,无不反映了这种形式普及程度之高药性剧在清代的大量涌现,不仅得益于乱弹的繁盛,更植根于药名入文的文学传统 目前已知的药性剧有《群英会》《药会图》等,其剧本辗转流传于我国北方,可能为梆子声腔所谱写当年是否曾搬演不得而知,在传统戏曲大量流失的今日,已寻不到中药在舞台上的身影只能翻检字里行间的趣味,在想象中追寻风姿了 |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