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画家赵之琛,顾驺于1840年联手创作了《元宵婴戏图》,洒金纸本设色,纵134.5厘米,横63.5厘米描绘的是一群儿童元宵节闹社火的民俗风情画面的背景,奇石峭立,松柏参天,青竹苍翠,前面的坡石晕染出的纹路显得石质坚韧,石面上青苔点缀得十分自然,山石旁的树枝枯涩古拙,天空云彩斑驳,一轮明月高悬画面的主题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儿童载歌载舞,欢度元宵节,有的敲锣打鼓,有的吹唢呐或螺号,有的骑驴,有的挑着各式各样的花灯,神态各异,惟妙惟肖还有的儿童虽然是成人装扮,可是难掩一脸的稚气,天真烂漫,活泼可爱整个画面场景热烈,红火吉祥观此图,不由得让人想起金代元好问的七言绝句《京都元夕》: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闹社火源于秦汉百戏,发展于唐而盛行于宋,到了明清两代,表演的节目更加丰富,被称为走会社火形式丰富多彩,各有特色,主要有敲锣鼓,放焰火,踩高跷,抬高台,跑旱船,耍龙灯,狮子舞,抬芯子,跑竹马,打腰鼓,扭秧歌等等,在闹市行进,走街串巷,鼓乐喧天,热闹非凡清代文人顾禄的民俗专著《清嘉录》记载: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交,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清人范来宗的《锣鼓》诗描写的就是这个场景:轰连爆竹近还遥,到处喧阗破寂寥听去有声兼有节,闹来元旦过元宵太平响彻家增乐,开道声稀巷转嚣取次春风催劈柳,卖饧时近又吹箫曹雪芹曾在《红楼梦》中描写道:真是闲处光阴易过,倏忽又是元宵佳节士隐令家人霍启抱了英莲,去看社火花灯
千百年来,闹社火庆元宵的风俗薪火相传,流传至今,一直为人民所喜爱如今,这个传统的民间游艺活动被发扬光大,赋予了时代气息,千姿百态,绚丽多彩,充满着奋发向上的蓬勃朝气每年元宵节的前几天,街坊邻居们自发地组织起来,自筹资金,购买戏装道具,自编自演,走乡村进社区,热热闹闹地红火几天,讴歌新时代,赞颂新风尚,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场艺术形式
《元宵婴戏图》画面的左侧款识:隶书元宵婴戏图,行书道光庚子春正月之吉,渚香,次闲合笔钤印:赵子献父次闲即赵之琛的字,号献父,穆生,宝月山人,浙江杭州人清代著名的篆刻家和书画家,山水师黄子久,倪云林,萧疏幽淡,花卉笔意潇洒,傅色清雅,自成面目,另有韵致,间作草虫,随意点笔,各种体貌,无不逼肖为西泠八家之一渚香即顾驺的字,浙江杭州人其父顾洛是一个绘画天才,他幼承父训,善承家学,工人物,山水,花鸟,人物古雅,山水苍润,花卉,翎毛亦见生动,无不精妙
“瑞士的骨科处于全球领先水平,许多世界顶尖运动员来这里进行治疗和康复。”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陈壮鹰介绍:“我想,这与当地全民热爱冰雪运动可能有些关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