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清明: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节日故谓之清明

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2日 12:56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杜玉梅  阅读量:5478  
导读: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师慧李有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传承至今的诸民俗节日中,唯有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今年清明期间,南京更是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伴随着云...

我们的节日南京工作室 师慧 李有明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传承至今的诸民俗节日中,唯有清明是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今年清明期间,南京更是提倡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方式,大力推广云祭扫变化的是祭扫形式,不变的是无限追思,伴随着云上清明交互平台上线,云祭扫,云踏青,云互动等,将再次丰富清明节日内涵

节气之清明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千年以来指导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前后,雨水增多,天气变暖,万物吐故纳新,是春耕播种,万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麻,谷雨花,立夏点豆种芝麻春分早,谷雨迟,清明种棉正当时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清明浸谷种,立夏落稻秧清明高粱谷雨花,谷子播种到立夏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些农谚道明了清明与农事生产的紧密关系

清明难得晴,谷雨难得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断雪不断雪,谷雨断霜不断霜清明雨渐增,天天好刮风说的是清明与气候的钩连二月清明有花,三月清明无花二月清明一片青,三月清明不见青二月清明桃花开,三月清明绽不开清明江河开,谷雨种麦田反映了清明与物候的关系此外,还有不少农谚根据清明前后的天气状况来对农业丰歉进行占卜,比如,雨打清明前,洼地好种田清明动南风,今年好收成雨淋坟头钱,春苗出齐全清明前后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等等

不论是描述清明与气候,物候乃至农业生产的关系,还是用其占卜预测,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指导着传统的农事生产与农民劳作实践事实上,在此基础上也发展出一些与农事相关的清明习俗比如,祭蚕神,禳白虎,请蚕猫,轧蚕花,买桑叶,捂蚕种等清明过后,农事开始繁忙,牛的使用也频繁起来,在许多地方还有清明饭牛的习俗,所谓打一千,骂一万,清明节,管顿饭清明茶也一般被认为是一年中的佳品

节日之清明

汉魏以前,清明主要指自然节气,它是与农事活动密切关联的一般节令在历史上,清明节最初作为节日登场时,与寒食节紧密相连,且扮演主角的是寒食节到了宋代,节俗重点倾斜,清明节地位超越寒食节,寒食节俗也逐渐融入清明节清明节从一个单纯的农事节气上升为一个大的民俗节日,开始具有时令与节日双重意义

祭祖扫墓与踏青护生是清明节俗中最重要的两项内容扫墓祭祖这一节日品格主要继承于寒食节,构成了清明节最根本的生命力所在唐诗中对寒食清明节上坟扫墓祭祖的风俗多有反映柳宗元的《与许京兆书》中描述,每至清明,田野道路,士女遍满,卑隶佣丐,皆得上父母丘墓白居易《寒食野望吟》曰: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王建在《寒食行》中也写道: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垄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人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但看垄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于渍《寒食》中则有二月野中芳,凡花亦能香素娥哭新冢,樵柯呜柔桑田父引黄犬,寻狐上高冈坟前呼犬归,不知头似霜《唐会要》中记载,唐玄宗于开元二十年下诏: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世相传,浸以成俗,士庶有不合庙享,何以用展孝思宜许上墓,用拜埽礼,于茔南门外奠祭撤馔讫,泣辞,食余于他所,不得作乐仍编入礼典,永为常式

宋代时,清明节扫墓祭祖已经定型,成了宋人民间生活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就记载说,北宋时,人们在清明这一天要祭拜扫墓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则表明了人们到郊外去上坟扫墓,目的是为了尽自己对祖先的思念之情和敬仰之心

此外,清明节还继承了寒食节的其他节俗,举凡郊游踏青,打球,放风筝,打秋千,插柳戴柳,斗鸡,拔河这些节俗,都和寒食节俗有直接关系。创作,打磨达十年之久,由徐立京,徐冬冬两位作者共同完成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一书,近日由中信出版社正式出版。。

清明,是踏青护生的好季节所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杜甫的《清明》诗:着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此都好游湘西寺,诸将各自军中至崔护《游城南》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写的也是清明游城南庄之事传世杰作《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正是清明时节人们上坟踏青归来后逍遥自在的场景《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清明之娱乐时说: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各携枣锢,炊饼,黄胖,掉刀,名花异果,山亭戏具,鸭卵鸡刍,谓之‘门外土仪’《梦粱录》记载临安清明节俗时则有: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肪,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虽东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

《陶庵梦忆》中有一则也专门记载了旧扬州清明郊外踏青的盛况,由此可见,在踏青途中,人们还要做各种游戏活动,如放风筝,蹴鞠,斗鸡,表演等:扬州清明,城中男女毕出自钞关,南门,古渡桥,天宁寺,平山堂一带,靓妆藻野,核服缛川是日,四方流寓及徽商,西贾,曲中名伎,一切好事之徒无不咸集长塘丰草,走马放鹰,高阜平冈,斗鸡蹴鞠,茂林清越,劈阮弹筝,浪子相扑,童子纸鸢,老僧因果,瞽者说书曹有松在《钟陵寒食日与同年裴颜李先辈校书郊外闲游》一诗中也写道:寒食钟陵香骑随,同年相命楚江湄云间影过秋千女,地上声喧蹴鞠儿何处寄烟归草色,谁家送火在花枝银瓶冷酒皆倾尽,半卧垂杨自不知清明娱乐之盛,可见一斑

南京之清明

作为江南文化古都,南京也有着历史深厚的清明传统著名民俗学家陶思炎在《南京民俗》中介绍到:南京的清明节俗也以扫墓为主要活动,一般由男人带上孩童到郊外祭扫祖墓,顺便在城外的水际和山坡踏青赏玩,寻挑野菜此外,这天不少人家会吃青团和吃青螺,门上会插柳枝,儿童们放风筝,打秋千,斗鸡蛋,妇女们则会在鬓发问插上柳叶球作簪花,古代还曾有清明时节生新火,用柳叶,锅巴加红糖煮食等风俗儿童们斗蛋各持一只,同用蛋的大头或小头相互挤压,看谁的蛋壳破来决胜负这一儿童的清明游戏有深层的文化隐义,它以蛋壳破表示小鸡破壳而出,生命开始复苏,具有呼唤新生的意义

南京人扫墓的地点过去多在南郊,旧时各家要带上盛祭品的竹编春笥,笥分三四层,内放荤素菜肴,饭团,酒水,碗筷,杯盏等物扫墓中要拔除坟墓上和墓道上的杂树,填土修坟,做坟帽,以作为已有后人来祭扫的记号此外,在坟头上要插上柳枝,以寄托对逝者再生的祝愿除了折柳插坟的习俗,清明时节旧有带柳还家,插柳于门,身戴柳枝,脚蹬柳屐,头簪柳叶等做法在南京还曾流传着清明不戴柳,死了变黄狗的谣谚作为生命的礼赞和入世的祥物,可以说,柳在清明节俗中的一切应用,都演示了生生不息的文化象征

不论在南京,还是在各地,清明以祭祖为中心,青绿色为标志,体现了缅怀先祖,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愿景清明,联系死生与再生,是致敬亡灵的节日,也是滋润生命,激发能量的节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