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消费

新市民纾困金融服务指数报告发布“无接触”金融服务提供有效助力

发布时间:2022年06月02日 13:05 来源:中国网 编辑:宋元明清  阅读量:7591  
导读:今年以来,新一轮疫情蔓延对全国多个省市造成明显影响疫情期间,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接触行业的新市民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新市民既是疫情防控的主要群体,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对这一群体的经济救济在疫情的总体形势中起着关键作用...

今年以来,新一轮疫情蔓延对全国多个省市造成明显影响疫情期间,主要服务于制造业,建筑业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接触行业的新市民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

新市民既是疫情防控的主要群体,也是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对这一群体的经济救济在疫情的总体形势中起着关键作用

有鉴于此,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英国《金融时报》和新华财经最近几天成立联合课题组,选取新网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对受灾地区新市民数字信贷服务有效性进行量化评估,并于6月1日发布了《2022年受灾地区新市民金融服务报告》。

为新市民提供金融服务,今年3月,中国银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的通知》,对提高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利性作出部署同时提到,要加强对吸纳更多新市民的地区和行业的金融支持在此次疫情的持续影响下,受影响最大的行业是接触性行业,包括建筑,批发和零售,而这些行业正是新市民从事高度集中的行业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新市民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城乡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约占71%其中分布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新市民群体分别占27.3%和18.3%

负责该课题组的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何平教授在报告发布中表示,新市民在工作和金融方面体现出五低特征:稳定性低,生活多样化程度低,社保参与度低,可支配收入低,储蓄低疫情防控期间,新市民生产生活面临困难,急需经济救助

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助力接触式服务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金融如何帮助受灾地区新市民,报告提出了受灾地区新市民金融服务指数的概念,结合受灾地区新市民的关键需求和服务,形成有效的动态评估其中,金融服务支持指数用于分析疫区金融机构服务量与2021年同期相比的变化

该指数显示,2022年,受灾地区客户信贷需求大幅增加,新市民信贷大幅增长新网银行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信贷需求群体有所扩大,但平均每笔金额有所下降,呈现小额多笔的特点2022年,受灾地区新市民贷款客户136.08万户,同比增长52.06%,平均提现金额4661元,同比下降12.68%,提取金额3000元及以下的客户数为64.33万,同比增长36.21%

《报告》指出,非接触式金融服务在疫区社会静态管理背景下具有特殊优势银行业积极调整业务模式,采取全行,实时的金融服务,打破时空限制,为疫情防控下的新市民提供基本生活资金,有效助力疫情防控大局

根据消息显示,新网银行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成都营业管理部,四川银行保监局的指导和统一部署下,通过无接触全行金融服务,帮助接触服务业新市民抗击疫情今年前4个月,贷款总额达到279.83亿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该行在新市民聚集的六大行业贷款额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及其他服务业贷款额增长99.04%,建筑业贷款额增长49.96%

增强新市民的救济倾向。

疫情期间,对疫区新市民的金融服务也在增加。

何平介绍,课题组通过对比受灾地区新市民和非新市民的金融服务投入,从报告的分析中得出了新市民救助倾斜指数,用来表示更多的金融服务投入到新市民的生活救助领域。

《报告》显示,以新网银行数据为例,2022年该行在受灾地区投入的新市民金额占该地区投入金额的68%在疫区,新市民占人口的30%,他们的贷款额占该地区贷款额的68%,这表明金融服务更倾向于疫区的新市民

为了全面提高公民的金融可获得性,银行业在不断创新和升级金融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有轻微缺陷或征信空白的新公民的授信以经历了两次防控的Xi安市为例今年1—4月,新网银行征信账户数增长18%,贷款笔数增长18%,贷款金额增长80%

根据消息显示,疫区新市民救助金融服务指数具有广泛的计量应用既可以用来衡量一家金融机构对疫区新市民的救助力度,也可以用来衡量某一地区金融服务对疫情的救助力度,为加强对新市民的数字金融服务提供有益参考

何平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数字金融对新市民,小微客户,农户,农民等客户的服务效果,为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抗击疫情提供更多真知灼见。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