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60记者昨日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宁河区“构建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努力打造全国湿地保护修复样板”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宁河区政府通过深入调研、测算对比、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广泛征求意见,组织相关部门全面组织编制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经过相关单位权威专家的科学论证,形成了目前的指标体系。
“七里海古海岸及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生态资源,已成为各市、区“十四五”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探索建立科学、全面、可操作的宁河区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促进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恢复,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七里海湿地生态监测,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态功能;指明七里海保护发展方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区域协调。”宁河区副区长陈介绍,《指标体系》紧紧围绕“一江一海一城”发展格局和“大水大绿大美”生态目标,逐步构建了“124”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即一个导向、两类指标、四个目标层。其中,“一个定位”意味着构建国家湿地保护修复模式;“两类指标”是指设定的控制性指标和指导性指标;“四个目标层”是指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环境质量和功能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创新、绿色共享四个方面的工作要求。
103010还包括生物多样性、湿地健康、生态功能等10大标准、24个细化指标,重点指标包括鸟类物种区域比例、水生动物丰富度、湿地植物多样性指数、湿地率、水源保障率、外来物种入侵程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固碳释氧能力、水体净化能力、智能管理率等。
“为保证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将启动指标体系任务分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落实七里海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要求。”陈表示,按照先行先试、逐步完善的原则,在运营过程中不断反复论证,逐步细化完善,确保各项指标符合七里海开发建设实际;结合“十大工程”规划,因地制宜跟进实施后续生态修复工程,持续实施“十大工程”,加强核心区清淤、芦苇复壮和芦苇防海防火,有效保护野生动物,恢复湿地功能。启动缓冲区生态修复和实验区人工湿地工程。推进保护区规划范围调整,规划建设湿地监测中心,探索建立国际一流的湿地保护修复指标体系和行业标准,让“京津绿肺”永葆生机,确保各项指标抓得住、落到实处,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在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发展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长期、稳定、持续的指标体系,逐步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监控管理。同时,作为全国首个单一保护区的监测指标体系,将为我国湿地监测管理提供样本和参考。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