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车企研发的新方向。目前,广汽集团、丰田汽车、北汽集团、上汽集团、小鹏汽车、特斯拉等多家车企均推出了人形机器人产品。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甚至高调宣称,未来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大部分体现在人形机器人上。车企的“卷”技术和“卷”产品,正在从汽车领域延伸至全新的人形机器人领域。
车企“造人”热潮汹涌
12月8~9日举行的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上,广汽集团自主研发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机器人首次公开展示,获得广泛关注。据了解,广汽具身智能机器人采用可变轮足移动结构,具备全地形通行能力,可自由切换两轮足或四轮足模式;搭载具有视觉、触觉系统的灵巧手,具备力反馈功能;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可实现远程操控、本地控制和自主控制;使用纯电驱动,续航超过6小时。官方资料显示,广汽机器人的研发目前已进入第三代,全新人形机器人计划在2024年12月底正式对外发布。
刚刚结束的第二届链博会上,人形机器人成为特斯拉展台的主角之一,而在参加各类展览活动中,特斯拉都把人形机器人作为重点展示的内容。“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又一项领先的产品,虽然目前还没有量产,但我们希望能做更多的展示,把我们的先进技术展示给更多消费者。”链博会上,特斯拉的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代表更先进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是特斯拉接下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马斯克“未来特斯拉的长期价值大部分体现在人形机器人上”的宣言正在被积极实践和落地。据了解,特斯拉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仿生设计与尖端科技,全身具备28个活动关节,双手拥有11个自由度,可以完成教学、儿童看护、遛狗、修剪草坪、购物及倒饮料等日常任务。
12月17日,小鹏汽车公布了一项“腿部结构及人形机器人”专利,通过在大腿支架和小腿支架上设置直线执行器,有效利用空间布局来减少腿部结构的惯量,加快响应速度并提升整体动态稳定性。小鹏的人形机器人已经不再仅是其科技日上的一个“团宠”,而是开始向产业化迈进的一项强有力的产品。据了解,小鹏人形机器人搭载小鹏AI鹰眼视觉系统,支持小鹏AI端到端大模型+强化学习,号称给了机器人“自主+自然行走”的双足。小鹏AI机器人Iron的双手拥有15个可动自由度,支持触觉反馈,也采用1∶1人类双手尺寸。Iron搭载小鹏天玑AIOS,支持“流畅自由对话”。
此前,丰田汽车、北汽集团、上汽集团等车企的人形机器人也都已经面市,丰田CUE机器人最近还创造了仿人机器人投篮最远纪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已经是该机器人创造的第二项吉尼斯世界纪录。可以说,当下车企的“造人”热潮汹涌。
车企“造人”有优势 “人车互动”同进步
对于车企来说,造人形机器人的“门槛”并不高,因为它们可以借助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优势,加快人形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在智能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过程中,车企在传感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这些领域的技术和经验可以无缝连接至人形机器人领域,这就降低了车企“造人”的门槛。以特斯拉的机器人Optimus项目为例,其利用了自动驾驶系统中的视觉、导航和AI算法技术。据了解,特斯拉人形机器人搭载与特斯拉车辆同源的AI技术,将行业领先的电池、电力电子系统、电驱技术、软件和自动驾驶电脑集成创新,展示了AI与机器人技术的巨大潜力。通过借鉴车辆自动驾驶的研发经验,特斯拉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海量数据优化训练过程,让机器人变得更加聪明和实用。
与此同时,机器人的研发也有助于智能汽车的进步。中科院战略咨询院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汽车行业特聘研究员鹿文亮表示,机器人在技术上与自动驾驶有许多相通之处,机器人的研发对推进汽车自动驾驶有较大帮助。通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市场推广,还可以为自动驾驶的市场化提供助力,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下,车企自然乐于双线并进。
小鹏汽车董事长、首席执行官何小鹏表示:“如果说智能汽车是智能智造的皇冠,那么智能机器人将是机器智能的皇冠。我相信,将来智能汽车的厂商都会同时是智能机器人的厂商,相信智能汽车与智能机器人会是一致的产业,且能够产生1+1gt;2的效应。”把既有技术扩大应用到人形机器人领域,可以为车企拓展新的产品线;人形机器人也将为车企造车提供助力。
万联证券研报称,车企的生产车间是人形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场景。车企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与应用上自带先发优势,而且人形机器人的应用还可以为车企的汽车制造提供助力。目前,车企的智能制造水平已经有了很大提升,但汽车总装线上的很多工作,如车标、内饰等的安装工作,工业机器人尚无法完成,而人形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动作和姿态,完成这些操作,提升生产效率。优必选科技副总裁、研究院执行院长焦继超表示,相比人形机器人,工业机械臂在空间和应用上都存在局限性。人形机器人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在总装车间和其他精细化操作领域具有一定的潜力。据了解,小鹏汽车打造的AI机器人小鹏Iron已经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的生产实训,未来,还将在工厂和线下门店等场景进行应用探索。有研究表明,未来2~3年内,人形机器人将在更多汽车制造场景中实现小规模商用,5~10年内将进一步普及。
经营压力下寻求新业务
受宏观经济、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影响,当前的汽车行业面临较大的运营压力。车企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大部分车企的同期利润较去年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其中,大众下降20%,奔驰下降54%,宝马下降83.8%,丰田下降29.5%;上汽下降37.02%,长城下降14.7%,北汽下降4.09%。在汽车行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之际,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成为车企共同的选择,而人形机器人是一条前景良好的路径。
马斯克认为,人形机器人未来的市场空间比汽车更大。“未来人形机器人与人类的数量比将超越1∶1,甚至达到2∶1的惊人比例。”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市场有着非常乐观的判断,他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将拥有100亿至200亿台的庞大容量。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及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及投资机会研究报告》预测,到2028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增至138亿美元,5年内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0.29%。花旗集团全球洞察分析团队也表示,到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7万亿美元,全球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达到6.48亿台,约为当前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一半。国信证券研报称,在车端与机器人端零部件共通性较高的前提下,大厂入局、技术迭代、政策催化等因素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望持续推进,2025年或成为量产元年。
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车企新的业务增长点。万联证券研报判断,汽车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形成的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可以帮助车企利用现有的规模生产优势和供应链资源降低成本,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步伐。虽然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化尚未到来,短期内也很难给车企带来盈利,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加速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发和市场化,于车企而言不失为一个谋求新商业价值的选项。本报记者 王金玉《中国汽车报》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